国家发改委定于2017年12月18日(周一)上午10:00,在发改委中配楼三层大会议室召开定时定主题新闻发布会,发布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并回应热点问题,发改委相关负责同志出席发布会,并回答
以下为会议实录:
孟玮: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国家发改委12月份定时定主题新闻发布会。今天,重点向大家介绍七个方面情况,之后,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第一方面,关于电力运行情况
1—11月,全社会用电量约5.7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5%,增速较去年同期提高1.5个百分点。其中,一产、二产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7.1%和5.5%,增速分别提高1.9和2.9个百分点;三产和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0.5%和7.7%,增速分别回落1.1和3.8个百分点。11月当月,全社会用电量约531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6%,增速同比回落2.3个百分点。
分产业看,1—11月,二产用电对全社会用电增长的贡献率为59.8%,拉动全社会用电量增长3.9个百分点。其中,增长较快的是交通运输、电气、电子设备制造业,通用及专用设备制造业和有色金属冶炼行业,增速分别为10.3%、10%和7.5%。三产用电实现两位数较快增长,其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用电同比增长14.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3.5%。
从发电情况看,虽然11月全国已进入枯水期,但受今年秋汛影响,当月水电发电量同比增长7.1%,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3.8个百分点。1—11月,全国发电量同比增长6.8%,火电、水电、核电发电量同比分别增长5.4%、2.7%和17.6%。
第二方面,关于投资项目审批核准和西部大开发重点工程情况
一是项目审批核准情况。11月份,我委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6个,总投资720亿元,这些项目主要集中在高技术、水利等领域。
二是提前下达2018年财政预算内以工代赈计划。以工代赈通过“财政出钱、群众出力”的开发式扶贫,在贫困乡村建设中小型公益性基础设施、组织贫困群众积极参与工程建设并发放劳务报酬,支持贫困群众物质脱贫与鼓励精神脱贫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
近日,我委提前下达2018年财政预算内以工代赈计划38.4亿元,其中安排“三区三州”,也就是西藏、新疆南疆四地州、四省藏区和四川省凉山州、云南省怒江州、甘肃省临夏州以工代赈资金34亿元,占比约90%。同时,要求地方以国家以工代赈资金为引领,在“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大力推广自建、自管、自营等以工代赈方式,组织当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积极参与工程建设,能用人工的就尽量不用机械,能投工投劳的就尽量不用专业队伍,使以工代赈回归政策初衷,在改善贫困乡村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推动贫困群众实现增收脱贫。
三是西部大开发重点工程。2017年国家新开工西部大开发重点工程17项,投资总规模为4941亿元,重点投向西部地区铁路、公路、大型水利枢纽和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领域。17项新开工重点工程具体情况给大家印发了材料。2000年至2017年,西部大开发累计新开工重点工程317项,投资总额达6.85万亿元。这些重点工程的开工建设,不仅有力改善了西部地区的基础条件,也带动西部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为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第三方面,关于价格运行和监管情况
价格运行方面。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1月份CPI上涨 1.7%,涨幅连续10个月低于2%。从部分商品价格监测情况看,11月份,食品价格基本平稳,猪粮、猪料比价小幅下降,钢材价格继续上涨,涨幅有所加大,有色金属价格小幅下降,成品油批发价格上涨。相关数据也已经印发给大家。
价格监管方面。近日,我委公布了全国12358价格监管平台11月份分析报告。根据报告,11月,全国12358价格监管平台共受理价格举报、投诉、咨询73495件,同比上升24.5%,环比上升19.7%。从热点看,“双11”期间网络购物市场价格秩序总体良好,快递物流价格逐步受到关注。随着北方供暖季的到来,供暖价格成为阶段性热点。11月,平台受理供暖价格问题2603件,其中与天然气相关的65件,关注区域主要集中在河北、山西、山东、陕西等地。
针对近期天然气价格特别是华北地区液化天然气(LNG)价格大幅上涨的情况,我委及时采取有力措施。一是协调重点企业保供稳价。协调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石油公司千方百计增加资源供应,加强运行调度,稳定市场预期。二是部署召开LNG价格法规政策提醒告诫会。部署LNG主产区(港区)、主销区等地价格主管部门立即召开价格法规政策提醒告诫会,提醒告诫LNG生产经营企业和相关社会组织加强价格自律,规范价格行为,维护行业价格秩序。三是立即开展LNG市场价格专项监督检查。部署相关地方价格主管部门立即开展市场巡查,重点检查捏造、散布涨价信息等扰乱市场秩序行为,坚决查处恶意囤积、哄抬价格,以及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违法行为。后续,我委将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加强对地方的工作指导,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切实维护正常市场价格秩序。
关于下一步价格监管重点。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密切关注一些地区雨雪冰冻可能引发的民生价格问题,保障冬季民生市场价格稳定。二是加大对物业管理收费的监管力度,依法查处各类违规收费行为。三是加强2018年元旦期间市场价格监管,切实加强对餐饮、旅游、交通等行业价格监管,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四是继续做好商品房价格检查工作,针对商品房销售价格行为联合检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第四方面,关于价格运行和监管情况
价格运行方面。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1月份CPI上涨 1.7%,涨幅连续10个月低于2%。从部分商品价格监测情况看,11月份,食品价格基本平稳,猪粮、猪料比价小幅下降,钢材价格继续上涨,涨幅有所加大,有色金属价格小幅下降,成品油批发价格上涨。相关数据也已经印发给大家。
价格监管方面。近日,我委公布了全国12358价格监管平台11月份分析报告。根据报告,11月,全国12358价格监管平台共受理价格举报、投诉、咨询73495件,同比上升24.5%,环比上升19.7%。从热点看,“双11”期间网络购物市场价格秩序总体良好,快递物流价格逐步受到关注。随着北方供暖季的到来,供暖价格成为阶段性热点。11月,平台受理供暖价格问题2603件,其中与天然气相关的65件,关注区域主要集中在河北、山西、山东、陕西等地。
针对近期天然气价格特别是华北地区液化天然气(LNG)价格大幅上涨的情况,我委及时采取有力措施。一是协调重点企业保供稳价。协调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石油公司千方百计增加资源供应,加强运行调度,稳定市场预期。二是部署召开LNG价格法规政策提醒告诫会。部署LNG主产区(港区)、主销区等地价格主管部门立即召开价格法规政策提醒告诫会,提醒告诫LNG生产经营企业和相关社会组织加强价格自律,规范价格行为,维护行业价格秩序。三是立即开展LNG市场价格专项监督检查。部署相关地方价格主管部门立即开展市场巡查,重点检查捏造、散布涨价信息等扰乱市场秩序行为,坚决查处恶意囤积、哄抬价格,以及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违法行为。后续,我委将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加强对地方的工作指导,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切实维护正常市场价格秩序。
关于下一步价格监管重点。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密切关注一些地区雨雪冰冻可能引发的民生价格问题,保障冬季民生市场价格稳定。二是加大对物业管理收费的监管力度,依法查处各类违规收费行为。三是加强2018年元旦期间市场价格监管,切实加强对餐饮、旅游、交通等行业价格监管,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四是继续做好商品房价格检查工作,针对商品房销售价格行为联合检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第五方面,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情况
重点介绍三方面进展:
第一,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联通范围不断拓展。现已联通44个政府部门、所有省区市和51家市场机构,归集信用信息超过132亿条。编制完成了《公共信用信息标准体系框架》等6项标准,供有关部门和地方参考使用,并通过“信用中国”网站向社会发布。与此同时,“信用中国”网站信息公示专区不断优化,已上线运行19个公示栏目,截至11月底,网站累积访问量突破13亿次。
第二,对外经济合作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印发《关于加强对外经济合作领域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和联合惩戒备忘录。在对外经济合作领域,将以对外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和对外劳务合作、对外贸易、对外金融合作为重点,建立健全信用信息采集、共享规则,加快信用记录建设。与此同时,逐步建立对外经济合作领域“黑名单”制度,有效规范对外经济合作参与者的行为和市场秩序。
第三,对欠薪违法行为实施信用惩戒。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有关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对严重拖欠农民工工资用人单位及其有关人员开展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由人社部通过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推送存在严重拖欠农民工工资违法失信行为的用人单位及其有关人员信息,各部门依法依规实施联合惩戒。当前,人社部正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联合惩戒机制的建立,对于打击欠薪违法行为,形成“一处欠薪、处处受制”的信用环境,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将发挥积极作用。
截至目前,有关部门已经签署了27个失信联合惩戒备忘录,并正在加快建立相关领域红黑名单及其管理办法。
第六方面,关于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完成情况
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解决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突出问题,“十三五”时期,国家在“十一五”“十二五”控制能耗强度降低的基础上,实施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明确要求到2020年单位GDP能耗比2015年降低15%,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50亿吨标准煤以内。2016年国务院印发《“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将全国能耗“双控”目标任务分解到了各地区。
2016年,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双控”工作部署,全国能耗“双控”取得初步成效。根据节能法和国务院有关要求,今年我委会同有关部门,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16年度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完成情况和相关措施落实情况进行了考核。
考核结果是:2016年,全国单位GDP能耗降低5%,超额完成降低3.4%以上的年度目标,全国能源消费总量43.6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约1.4%,低于“十三五”时期年均约3%的能耗总量增速控制目标。其中,北京、天津、河北、吉林、安徽、河南、重庆7个省市均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从今年情况看,前三季度,全国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3.8%,能耗总量增速约2.8%,预计能完成能耗强度降低3.4%以上、能耗总量控制在45亿吨标准煤以内的年度目标。但相比2016年,今年单位GDP能耗降幅有所收窄,能耗总量增速加快,部分地区完成2017年目标难度较大。根据对各地区今年前三季度“双控”目标完成形势预警情况,一些地区近年来新上了一批高耗能项目,一些地区对“双控”重视不够,工作措施有所弱化,要完成“十三五”本地区“双控”目标特别是能耗总量控制目标,还面临不少压力。
下一步,我委将加强对各地区的指导,及时进行“双控”目标完成形势预警,组织实施重点节能工程,健全政策机制,强化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和宣传引导,确保今年和“十三五”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