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产业关联度高、产品覆盖面广。
每一个人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工,例如色彩鲜艳的衣服,装修用的油漆、玻璃、塑料这些材料,甚至婴儿用的尿不湿都是化工产品。为此,没有必要“谈化色变”。
然而,部分企业环保意识不强,环保措施不到位,再加上一些行业技术装备落后,导致环境污染事件时有发生,给社会造成较大负面影响。
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会长王孝峰指出,随着社会生态环境意识的普遍增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石化产业绿色发展已迫在眉睫。
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兼新闻发言人孟玮认为,“促进石化产业绿色发展,不仅是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和人们对于生态环保要求逐步提高的必然要求,也是适应全球石化产业进入深刻调整期,不断提升我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可以说是大势所趋。”
那么,石化产业该如何实现绿色发展呢?
近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印发的《关于促进石化产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为石化产业绿色发展提出了指引和方向。
有专家表示,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石化产业绿色发展,首先企业发展要实现绿色化。而企业发展要实现绿色化,则离不开科技的支撑。为此,企业需要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
孟玮认为,石化产业绿色发展,需要突破一批绿色制造、末端治理、能量系统优化等核心技术瓶颈,树立一批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打造一批创新平台、战略联盟、示范基地,凝聚一批一流的创新人才,在创新引领、绿色低碳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对于行业而言,绿色发展意味着需要加快行业升级改造。
《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加快行业升级改造的具体措施。
第一,实施清洁生产改造,从基础设计至生产运营阶段,全流程推动工艺、技术和装备不断升级进步,加强企业精益管理,从源头上减少三废产生,实现末端治理向源头减排转变。
第二,采用先进节能、节水技术,开展节能、节水改造,提升行业能效水平,减少行业废水排放;采用废气、二氧化碳、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减少废气、二氧化碳和固体废弃物排放。
第三,鼓励沿海石化企业优先采用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技术,减少常规水源消耗;鼓励企业开展“智能工厂”
“数字车间”升级改造,实现资源配置优化、过程动态优化,全面提升企业智能管理和绿色发展水平。
在石化企业自主向绿色发展的同时,政府亦可通过健全行业绿色标准、强化政策支持、加强监管等手段,推动企业绿色发展。
《指导意见》明确,我国将健全石化产业绿色发展标准体系,加快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标准制定与实施,适时将石化产业绿色产品评价标准纳入绿色产品评价标准清单。根据绿色工厂和绿色园区标准,组织行业协会全面深入开展评价工作,适时发布《绿色石化工艺名录》《绿色石化企业名录》和《绿色化工园区名录》,树立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绿色标杆,引领全行业提高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水平。
政策支持方面,有业内人士表示,强化政策支持,将有助于提高企业积极性,提升产业集中度和绿色发展水平。
孟玮介绍,我国将发挥政策对绿色发展的引导作用,加大对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的支持力度,在项目核准、土地审批等方面依法依规建立绿色通道。探索建立水权、用能权等环境权益交易市场,搭建企业污染排放、环境违法违规记录等信息共享平台,建设绿色信用体系。推动企业兼并重组,优化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配置,提升产业集中度和绿色发展水平。
“绿色发展,就意味着企业必须加大环保投入,以实现排放目标。当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产生矛盾时,企业可能优先选择经济效益而牺牲社会效益,这就会出现违规排放的现象。”王孝峰说。
因此,政府需要加强监管,有效推进石化产业绿色发展。
《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大政策执行力度。严格执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
年本)(修正)》,对应淘汰的落后工艺、技术和装备,依法依规予以取缔和关停。严格执行安全、环保、节能等相关政策法规,加强能耗强度和总量控制、排污总量控制,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强化排污者责任,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严惩重罚等制度,推动落后和低效产能退出,为绿色产能创造更大市场空间。将严重违反产业政策和污染排放标准的企业纳入失信企业“黑名单”,实施失信联合惩戒,将相关信息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并在“信用中国”网站公开。
有专家认为,政府通过加强监管,可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通过市场机制实现优胜劣汰,让优秀的企业茁壮成长,让落后的企业自然地退出市场,最终使资金、人才、土地等资源流向具有竞争力的行业和企业,实现产能与需求的协调发展,减少结构性产能过剩带来的资源浪费,有效推进石化产业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