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聚焦
烟台先进制造业加速提质升级 项目带动点燃“助推器”
发布日期:2018-01-22浏览次数: 字号:[ ]

? 水母网1月22日讯(YMG记者 高少帅)新年伊始,上汽通用东岳汽车基地生产车间一片繁忙景象,总投资达97亿元的新一代发动机、9BXB系列车型和CVT变速箱三大技改项目正全力推进,为今后抢先发展注入“核动力”。“过去的一年,东岳基地陆续实施战略升级换代,以产品结构性调整加速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全年完成产值近700亿元。”该企业负责人介绍。

????东岳汽车的强势发展,是全市制造业加速崛起的缩影。来自市经信委的统计显示,2017年1至11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6万亿元、利润970亿元,两大重要指标再次位居全省首位。面对经济新常态,烟台制造业不负众望,交出一份靓丽答卷。质效双增的背后,是全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速发展新兴高端产业的结果。

????回首去年,成绩斐然。今年,我省将建设新旧动能转换综合实验区,烟台作为核心区之一,将迎来重大发展机遇。而制造业作为我市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核心,如何在机遇中担起重任谋取新突破?对此,市经信委主任刘福生满怀信心,“借助我市的工业底蕴和优势,以先进制造业为方向,以创新驱动为重点,以项目建设为支撑,着力打造结构优、质效高、规模大、动力强、后劲足的制造业强市。”

????项目带动点燃“助推器”

????烟台是制造业大市,工业基础雄厚。拥有全球最大聚氨酯产业基地,全市近五成生产总值和税收、六成以上实际利用外资、七成以上劳动就业、九成以上进出口来自规模以上工业。全国每3瓶葡萄酒就有1瓶产自烟台,全国每100克黄金就有39克产自烟台……

????如何由大市迈向强市,进一步释放优势、巩固强项,挖掘潜力、弥补短板,实现“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是面临的最为现实的问题。

????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提出实施以提升制造业先进性、知名度和综合影响力为核心目标的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行动。到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万亿元,形成7个千亿级主导产业、20个百亿级龙头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0%。

????谋定而后动。我市通过成立实施制造业强市战略工作领导小组,构建起上下贯通、左右联动、高效运转的工作推进机制。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健全完善企业“直通车”服务制度,推行一线工作法、工程管理工作法、并联审批工作法,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制订实施制造业强市战略考核评价办法,考核结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强有力的政策带动下,一批重点项目驶入快车道。

????投资12亿元的烟台北航科技园项目,致力打造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及其联盟大学的技术转移中心和成果产业化基地。目前,一期16栋企业孵化器、加速器全部封顶争取早日投入使用。

????总投资60亿元的烟台国际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创新中心,已建成药物安全性评价、生物技术、知识产权、国际注册、投融资、成果转化等一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吸引200多个创业项目入园孵化……

????重点项目不仅数量足,“含金量”更高。去年1至11月,全市工业完成技术改造投资1435亿元,我市也成为全省唯一连续7年技改投资过千亿的市。 一个高起点的新型大项目可以很快带动发展起一个新型产业链,进而集聚形成一个新型产业基地———重点项目是烟台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核心载体和重要抓手。去年,全市筛选确定了215个市级重点项目,总投资达到2145亿元。

????原有项目加速推进、快马加鞭,新项目不断引进、层出不穷。为确保更多高质量重点项目进入项目储备库,我市还实行了项目建设系统性管理和动态化管理,研究制定了更加科学合理的市级重点项目筛选提报标准,按照现代农业项目、重大基础设施类项目、制造业项目和高新技术产业项目、生产和生活性服务业项目、民生类项目五大类别,对全市重点项目重新筛选调整,为新旧动能转换点燃助推器。

????激活动能转换主引擎

????1月9日,在全国科技奖励大会上,民士达特种纸业、蓬莱京鲁渔业、台海玛努尔等3家烟台企业参与的科研项目荣获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烟台创新”再次闪耀全国。

????创新是制造业发展的主引擎,建设制造业强市,必须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依靠提高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过去的一年,全市技术创新战绩显赫,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9家、总数达370家。去年前三季度,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5227亿元,同比增长11.87%,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为42.37%,比年初增长0.5个百分点。

????激活制造业创新基因,首先在于强化创新载体建设。2017年10月13日,中德工业设计中心、省内唯一产学研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国内首家增材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落户烟台。与腾讯云开展全面合作,努力将我市打造成为山东省首个数字生态共同体中的数据枢纽城市。同时,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9家,总数达到120家。“北京科技大学烟台工业技术研究院”成功入选首批山东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南山纺织入围全国“质量标杆”企业,总数达到2家;新增国家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3家,总数达到20家,位居全省前列。

????创新,离不开人才支撑。去年,我市组团赴美国和加拿大开展政策推介和招才引智活动,举办4场推介招聘会,签署来烟创新创业意向协议36项,评估认定“双百计划”人选6名,设立海外人才工作联络站3处。新增泰山产业领军人才3人,总数达到10人。组织22名企业家赴德国学习工业4.0、智能制造,提高了企业家的理论水平、专业水平。

????政策引导是技术创新的关键环节。去年,我市出台一系列创新扶持政策,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对列入国家战略层面、重要领域的中外合作项目,投资营建的国家级技术研发机构和产业示范基地连续5年每年给予4000万—5000万元支持。对引进建设支撑传统产业转型发展的国内高端研究机构和产业化基地,连续5年每年给予1500万元支持。

????在政策引导下,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新增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1家;新增山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2家,总数居全省首位。万华集团成立了行业首家聚合物表面材料制备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南山铝业成为国内首家为波音公司提供铝合金航空板材的企业;中集来福士制造的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蓝鲸1号”,在可燃冰开采中承担重任;持久钟表入选国家首批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创新的主体是企业,正是有了企业创新带动,全市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才不断提升,为动能转换提供了主引擎。”刘福生说。

????齐头并进攻坚“关键年”

????15日上午,位于中集来福士厂区的GM4-D3# Beacon Pacific项目正在加快施工。这是继“蓝鲸1号”和“蓝鲸2号”世界级钻井平台后,中集来福士的又一“力作”。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滕瑶告诉记者,目前,项目的DES塔架已经完成滑移节点,为项目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年,我们将继续加快施工进度,争取项目早日完成,为全市海工装备制造再添新光。”

????不仅在中集来福士,放眼烟台,一批项目正加速推进,制造业强市建设犹如按下“快进键”,全力推进。“今年将是制造业强市建设的关键一年,必须从大局统筹,整体推进。”刘福生介绍,今年,我市将重点优化产业结构,编制实施7大产业发展规划。并围绕重点产业和领域的发展,分类指导产业规划的推进实施。在智能化发展方面,我市将加快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加快信息技术在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工业发展全领域的广泛应用,年内培育一批两化融合示范项目。同时,加快推进烟台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园、烟台人工智能研究院、机器人检验评测中心等平台建设,争创省级以上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3个以上。

????今年制造业发展的突破点还在于科技创新。根据发展规划,新型创新载体建设步伐将继续推进。加快中德工业设计中心建设,落户全球首个工业设计产业互联网平台;注册成立长春黄金研究院烟台贵金属研究所,开展黄金纳米新材料中试工作;加快制定增材制造检测认证技术标准;试点建设3-4个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重点项目建设作为制造业强市的“重头戏”,今年将迎来“井喷期”。围绕电子信息制造业、食品加工业、装备制造业等七大支柱产业,重点实施万华百万吨乙烯、海上清洁能源综合供给平台、台海核电装备模块化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并超前谋划和布局一批具有引领作用的前沿性产业,积极推进虚拟现实产业基地、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以重点项目建设为基础,为未来的发展储备‘后劲’。”刘福生如是说。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